平台介紹

平台名稱

本平台名稱為「地政整合資訊服務共享協作平台」,平台價值主張係希望透過客製化概念(Customization)創造價值給服務使用者,由於近年來大量客製化跟共同協作(Co-Creation)的觀念日益重要,透過協作平台取得需求服務後再加值回饋,各自發展獨具特色之客製化服務並於平台進行供應、分享、交流,藉由觸及性(Accessibility)的增加,使地籍資料能有更廣的發展動能、更靈活的加值運用。

 

建置與推動理念

在進入開放資料、大數據與智慧城市時代,政府在資訊與知識創新及治理的角色需要與時俱進,以面對日益複雜與變動快速的社會;而地籍資料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因為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且又是從業人員眾多、產值龐大的不動產產業之重要環節。地籍資料若能充分開放與被充分運用,將可促使不動產市場更為透明,可促進產業發揮創意提供更為便捷之服務。最終促使政府掌握之地籍資料得到有效的利用,民間業界之創意得到發揮的舞台,而民眾在蓬勃發展與可行動化創意下得到多元便捷服務之三贏局面。

未來政府服務,不在於強調須迎合那種未來科技,而在於善於治理。而「善治」的精神則是自由、開放、公民參與,在這些原則下,因而持續開發以「互動、分享」使用者為導向,智慧內容多元化及完整的整合地政圖資的高品質供應服務窗口,以建立和善使用情境、降低資訊流通障礙、提供有效決策資源,打造一個地政網路安全服務空間,行動化服務應用的國土資訊供應環境,在確保網路交易安全性的認證及監控機制,本平台配合政府開放資料(Open Data)政策,資料將供社群或服務開發者引用,希望透過網路資訊交換機制之環境建置,建立產業界使用地政網路服務API及回饋註冊加值服務機制,讓資料透過網路服務更輕易的供應及彼此交互串連運用,並得以融合其他資料進行協作,激發出不同價值資訊,發揮無限創意潛能,將資料效益極大化,未來政府可大幅降低便民服務應用系統的建置維護費用,能更專注於系統核心價值的發展規劃。

本平台供應之地政網路服務不同於民眾使用之地政電子謄本,藉由AP to AP方式有條件式的開放地政資料,希冀透過各引用端嘗試持續使用地政網路服務而對於地政資訊交換逐漸產生磁吸效應,另以現今科技發展與open data理念影響下的新經濟學觀點,科技創新與知識資本的重視及提升政府效能潮流下,對於「資訊」這樣的財貨有不一樣的觀點,資訊庫的建立具有規模經濟與報酬遞增的特性,資訊庫的資料亟待轉換易於流通之開放形式,使其較有經濟效率也幫助資訊更容易被傳播,也增加更多創新的可能,未來發展推動上將秉持如何將地籍資料更為方便與易於網路流通的方式提供給民眾或欠缺資本的新創中小企業,以促進台灣地籍資訊的創新應用,也期能做為帶動台灣重要的經濟成長動能。

 

地政網路服務

就平台而言,「服務」即為平台最主要的角色,不論是需求者或提供者皆透過「服務」連繫彼此的供需關係,如同一般資訊應用系統,觸發需求者至系統上使用服務的因素諸如提高業務效率、資源重複利用、節省成本等以需求創造供給來達成降低成本、邊際利潤極大化之目的;平台上各項地政服務其後端主要資料供應者為「全國土地基本資料庫」內豐厚的地政資訊,每月由縣市政府資料庫同步至中部辦公室「全國土地基本資料庫」,運作架構如下圖

地政網路服務運作架構

平台上各項地政資料服務其後端主要資料供應者為「全國土地基本資料庫」內豐厚的地政資訊,簡單說在生活中,我們常聽見的「地籍謄本」上記載的相關登記資訊,即屬於地政資料一部分,平台基本上提供謄本中土地標示部、土地所有權部、建物標示部、建物所有權部、他項權利部、宗地圖形等如下圖資訊,更詳細的資料可自服務瀏覽中取得。

全國土地基本資料庫資訊